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公司始终坚持,品质至上,精益求精,用户至上,诚实取信,服务尽善尽美

南京大学南字发(98)214号南京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程

[ 时间:2024-04-12 阅读:3020次 ]

南京大学南字发(98)214号南京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程

南紫发(98)214号

南京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

1、电气设备使用安全

1、使用电源时,应首先检查设备的电源开关、电机等部件是否完好。 如有故障应排除后再通电。

2、启动或关闭用电设备时,开关必须拧紧或拉动得当,避免出现看似接通或未接通的情况。 使用电子设备时,首先应了解其性能,并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如果电气设备过热或有烧焦味,应立即切断电源。

3、人员长时间离开房间或电源中断时,应关闭电源开关,特别是采暖电器设备的电源开关。

4、当电源或用电设备的保险丝烧断时,应首先查明烧断原因,排除故障后,根据原负载更换合适的保险丝。 请勿随意加大尺寸或使用其他金属线代替。

5、定碳、定流电炉、硅碳棒箱或炉棒端应安装安全罩。 应配备接地线的设备必须良好接地,防止发生触电事故。

6. 注意保持电线、电器设备干燥,防止受潮漏电。

7、实验室内不应有裸露的线头; 电源开关箱内严禁堆放物品,以免触电或燃烧。

8、警惕实验室内火花或静电的发生,特别是使用可能构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易燃气体时。 如果电线着火,切勿用水或导电酸碱泡沫灭火器灭火。 切断电源,用砂土或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9、未掌握电器安全操作人员不得擅自改变电器设施,不得随意拆卸、修理电器设备。

10、使用高压电源时,应遵守安全规定,穿绝缘胶鞋和手套,或使用安全杆进行操作。

11、实验时,先连接电路,再插上电源。 实验结束时必须切断电源,然后断开电路。

12、当有人触电时,应立即切断电源,或用绝缘物将电线与人体隔开后再施救。

2、可燃气体安全

1、经常检查可燃气体管道、接头、开关及器具是否泄漏。 室内最好设置检测、报警装置。

2、除非有重大原因,使用可燃气体或有可燃气体管道和设备的实验室应打开窗户保持通风。

3、实验室发现可燃气体泄漏时,应立即停止使用,疏散人员,并及时检查和修复泄漏处。 在未完全消除之前,请勿点火或打开电源。 尤其是煤气,具有双重危险。 它不仅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还能引起中毒和死亡。

4、检查可燃气体泄漏时,应先打开窗户,使房间通风,让新鲜空气进入。 可以在接缝或可疑部位涂抹肥皂水或清洁剂,也可以使用气敏检漏仪等设备进行检查。 严禁用火试漏。

5、如因可燃气体管道或开关装配松动而发生火灾,应立即关闭导致泄漏的开关或阀门,切断气源,然后用湿布或石棉纸覆盖,扑灭火焰。

6. 下班或离开使用可燃气体的实验室前,应注意检查所使用的可燃气体器具是否完全关闭或熄灭,防止内燃。 室内无人时禁止使用可燃气体器具。

7、使用燃气时,必须先关闭气阀,点火后,必须打开气阀并调节至合适的流量。 停止使用时,应先关闭气阀,再关闭煤气阀。

8、暂时停止供应可燃气体时,必须立即关闭所有器具上的开关、阀门或总阀门,特别是燃气。 防止燃气恢复后房间内充满可燃气体,发生严重危险。

9、严禁在可燃气体用具附近放置易燃易爆物品。

3.有毒物质和化学制剂的管理

1.所有有毒物质和化学品必须严格分类储存、分配和使用,剩余物品和残留有毒物品必须妥善处理。

2、实验中尽量使用无毒或毒性较小的物质代替毒物,或采用更好的实验方案、设施和工艺,减少和避免实验过程中有毒物质的扩散。

3、实验室应配备通风柜,用于通风、排毒。 使用大量挥发性毒物的实验室,应安装排气扇等加强通风设备。 如有必要,还可以将真空泵和水泵连接到发生器上,形成封闭的实验系统,以减少有毒物质。 逃到室内。

4、注意保持个人卫生,遵守个人防护程序。 绝对禁止在使用毒物或可能被毒物污染的实验室内进食、饮水、吸烟或在可能被污染的容器中储存食物。 在不能保证无毒的环境中工作时,应穿戴防护服; 实验结束后及时洗手,有条件的话可以淋浴; 日常服装和工作服装不应存放在一起; 工作时间必须认真洗手、漱口(必要时定期使用消毒剂后)才能在指定房间喝水、吃饭。

5、实验室无通风柜或通风不良,实验过程中大量有毒物质逸出时,实验人员应按规定使用防毒面具或防毒面具,不可掉以轻心。

6. 定期进行体检,认真执行劳动保护规定。

4.高压气瓶的安全

1、高压气瓶搬运、储存、充装时应注意的事项:

(1)移动、存放气瓶时,应安装防震垫圈,并拧紧安全帽,以保护开关阀,防止其意外转动,减少碰撞。

(2)运输充气气瓶时,最好使用专用担架或手推车。 您也可以用手将其水平提起或垂直旋转。 但绝不允许用手移动开关阀。

(3)充装、运输气瓶时,应妥善固定,避免途中滚动碰撞; 装卸车辆时应轻拿轻放,禁止抛掷、滑动或其他可能引起碰撞的方法。

(4)盛装相互接触可能引起燃烧、爆炸的气体的气瓶(如氢气瓶、氧气瓶)不能同车运输或者存放在同一地点,也不能与其他物品混合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5)气瓶本体有缺陷、安全附件不齐全或损坏,不能保证安全使用的,不得送去充装。 使用前应送有关单位检验。

2.高压气瓶使用一般原则

(一)高压气瓶必须分类存放,直立放置时必须固定牢固; 气瓶应远离热源,避免阳光照射和强烈振动; 一般情况下,实验室内存放的气瓶数量不应超过两个。

a.在气瓶肩部,用钢印做以下标记:

制造商生产日期 气瓶型号 工作压力 气压 试验压力

气压测试日期和下次交货日期气体体积和钢瓶重量

b 为了避免使用各种气瓶时发生混淆,气瓶往往被涂上不同的颜色,并写上瓶内气体的名称。

各种气瓶标志

气体类别

瓶子颜色

文字颜色

皮带颜色

黑色的

黄色的

棕色的

天蓝色

黑色的

深绿色

红色的

红色的

压缩的空气

黑色的

压缩的空气

白液

黄色的

黑色的

二氧化碳

黑色的

二氧化碳

黄色的

黄色的

棕色的

白色的

绿草地

白色的

石油气

石油气

红色的

(2)高压气瓶上选用的减压器必须分类专用,安装时螺钉必须拧紧,防止泄漏; 启闭减压器、开关阀时,动作必须缓慢; 使用前应先打开开关阀。 ,然后打开减压器; 使用完毕后,先关闭开关阀,排出剩余空气后,再关闭减压器。 切勿在未关闭开关阀的情况下关闭减压器。

(3)使用高压气瓶时,操作者应垂直于气瓶接口站立。 运转时严禁敲打、撞击,并经常检查是否漏气。 注意压力表读数。

(4)氧气瓶或氢气瓶等应配备专用工具,严禁与油类接触。 操作人员不能戴沾有各种油脂或容易产生静电的手套,以免引起燃烧或爆炸。

(5)可燃气体及助燃气体钢瓶与明火的距离应大于十米(难以到达时可采取隔离等措施)。

(6)使用后,气瓶内应按规定留有0.05MPa以上的残余压力。 可燃气体应保持0.2MPa~0.3MPa(约2kg/cm2~3kg/cm2表压)。 H2应保留2MPa,以防再次充气时发生危险,且不能用完。

(7)各种气瓶必须定期进行技术检验。 充装一般气体的气瓶应每三年检查一次; 使用过程中如发现严重腐蚀或损坏,应提前进行检查。

3.几种特种气体的性质及安全性

(1)乙炔:乙炔是极易燃易爆的气体。 含有 7-13% 乙炔的乙炔-空气混合物,或含有 30% 乙炔的乙炔-氧气混合物最容易爆炸。 乙炔以及氯和次氯酸盐等化合物也会燃烧和爆炸。

乙炔瓶存放场所必须通风良好。 使用时应安装回火防止器,并注意防止气体回缩。 如果发现乙炔钢瓶发烫,则说明乙炔已分解。 应立即关闭气阀,并用水冷却钢瓶。 最好将气瓶移至远离人员的安全地方,以便妥善处置。 乙炔发生燃烧时,绝对禁止使用四氯化碳灭火。

(2)氢气:氢气密度低,易泄漏,扩散速度快,易与其他气体混合。 氢气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极限:部分空气含量为18.3:59.0%(体积比)。 此时很容易引起自燃、自爆,燃烧速度约为2.7米/秒。

氢气应单独存放,最好存放在室内舱内,以确保安全。 实验室内严禁存放,严禁燃放烟花爆竹。 气瓶开关阀应拧紧。

(3)氧气:氧气是一种强助燃气体。 在高温下,纯氧非常活跃。 当温度不变、压力升高时,能与油品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放热并自燃,进而产生强烈爆炸。

氧气瓶必须防止与油类接触,氧气瓶内不得混入其他可燃气体。 禁止使用(或滥用)含有其他可燃气体的气瓶充装氧气。 氧气瓶禁止放置在受阳光照射的地方。

(4)一氧化二氮(笑气):具有麻醉和兴奋作用。 受热时可分解成氧气和氮气的混合物。 若遇可燃气体,能与该混合物中的氧化物结合而燃烧。

5、放射性物质的安全防护

1、基本原则:①避免放射性物质进入体内,污染机体; ②减少人体受到的外辐射剂量; ③尽量减少甚至消除放射性物质扩散造成的危害; ④放射性废物存放于专用垃圾桶内,并按规定定期处置。

2.防护体外辐射

(1)尽量减少实验中放射性物质的使用量。 选择放射性同位素时,在满足实验要求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选择危险性最小的同位素。

(2)实验时力求快速,操作力求简单、熟练。 实验前最好先做模拟或空白试验。 当条件允许时,可以多人分担某些任务。 不必要地不要靠近放射性物质(尤其是β和r体),并尽量减少暴露在辐射下的时间。

(3)因为人体所接受的辐射剂量与接触放射性物质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可以采用各种夹具来增加接触距离,减少辐射量。

(四)创造条件设置隔离屏障。 一般比重较大的金属材料,如铅、铁等,对R射线的屏蔽性能较好,比重较小的材料,如石蜡、硼砂等,对中子的屏蔽性能较好; β射线较容易阻挡,一般可用铅玻璃或塑料屏蔽。 隔离屏蔽可以完全隔离,也可以部分隔离; 也可做成固定式或活动式,可根据各自需要选择设置。

3.防止放射性物质进入体内

(l) 防止从消化系统进入体内。 工作时必须戴防护手套和口罩。 实验过程中绝对禁止用嘴吸取溶液或用嘴接触任何物体。 工作后立即洗手并漱口。 实验室内禁止饮食、吸烟。

(2)防止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 实验室应具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实验时的煮沸、干燥、蒸发等均应在通风橱中进行。 粉末处理应在保护盒中进行。 如有必要,应佩戴过滤式呼吸器。 实验室应经常吸尘或拖地,以保持高度清洁。 应小心、正确地处理污染物。

(3)防止经皮肤进入体内。 实验过程中,注意不要让设备或物品,特别是沾有放射性物质的部件割伤皮肤。 操作时应戴手套。 如果有小伤口,必须妥善包扎。 工作前戴上手套。 如果伤口较大,应停止工作。 不要洗手或将有机溶液涂抹在皮肤上,以防止放射性物质进一步渗透到皮肤中。

6. 爆炸性物质使用安全

1、进行爆炸性物质实验时,应使用能防止爆炸或减少其危害后果的仪器和设备,如壁厚的容器、调压阀或安全阀、安全罩(盖)等。操作时,避免面对危险物体,必要时佩戴防爆面罩。

2、实验前尽量了解各种物质的理化性质、混合物的成分和纯度、设备的材料结构、实验的温度、压力等条件; 实验过程中,远离其他发热体、明火、火花等。

3、向预热好的仪器充入气体时,应用氮气或二氧化碳除去原有气体,以防发生事故。

4. 当由多个部件组成的仪器中可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时,应在连接处安装熔断器,或者由多个容器组成的系统应通过液封分隔成多个部件。

5、在任何情况下,有害物质必须以能够保证实验结果必要的准确性或可靠性的最低量进行测试,并且绝对禁止用火直接加热。

6. 实验过程中一定要记住并创造条件克服光、压力、容器材料、表面活性等因素的影响。

7、涉及爆炸性物质的实验中,不要使用带有研磨塞的研磨仪器。 干燥易爆物品时,绝对禁止关闭烘箱门。 如果可能的话,最好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或采用真空干燥或干燥剂干燥。 加热干燥时,应特别注意加热的均匀性和消除局部自燃的可能性。

八、爆炸物品必须严格分类存放,实验残留物必须及时妥善销毁。

7、实验室消防安全

1、预防为主,消除火灾隐患。 了解各类易燃易爆物品知识和消防知识。 遵守所有消防安全法规。

2、实验室、走廊等必须备有适当的灭火材料,如消防砂、石棉布、毛毯及各种灭火器等,消防砂应保持干燥。

3、电线、电器设备着火时,必须首先切断总电源开关,然后用四氯化碳灭火器扑灭,并及时通知供电部门。 请勿使用水或泡沫灭火器来扑灭燃烧的电器。

4、当人的衣服着火时,立即用毯子等覆盖着火的人,将火扑灭。 如有必要,用水灭火。 但不宜慌乱乱跑,以免造成气流流向燃烧的衣服,加重火焰。

5、加热样品时或实验过程中小面积起火时,应立即用湿石棉布或湿抹布扑灭明火,拔掉电源插头,关闭总燃气阀。 当易燃液体固体(主要是有机物)着火时,不要向其浇水。 较大火灾应立即用灭火砂、泡沫灭火器或干粉灭火器扑灭。 如果精密仪器着火,请使用四氯化碳灭火器。 如果实验室发生火灾,不宜用水灭火。

6. 当实验室特别是化学实验室发生火灾时,应提前进行火灾分析,并隔离实验过程中的各个系统。

8.传输设备安全

1、传动设备外露的转动部分必须安装防护罩。 必要时应悬挂“危险”警示牌。

2、起步前应检查所有防护装置和安全附件,并应处于良好状态,否则车辆无法行驶。

3、所连接的压力容器应定期检查和校准,压力容器接头和供气管道应定期检查。

4、开车前必须熟悉操作设备的操作。

5、行驶过程中如出现异常现象或声音,必须立即停车检查。 只有一切正常后,车辆才能再次行驶。

6. 定期检查、紧固连接螺钉等; 必须停止维修并切断电源; 应经常检查运转部件,检查所用润滑油是否符合标准。

9. 一般急救规则

1.烧伤急救

(1)对于普通的轻微烧伤,可以在伤口处涂抹冷却液并包扎; 稍重的烧伤,根据烧伤情况立即送医院救治; 对处于休克状态的受伤人员,应立即通知医院抢救和治疗。

(2)如发生化学烧伤,应迅速脱去衣服,先除去皮肤上残留的化学药品,用清水冲洗数次,同时立即将病人送往医院救治或通知医院根据烧伤的情况寻求治疗。

(3)如果您的眼睛受到任何损伤,请立即咨询眼科医生进行诊断。 但对于化学烧伤来说,分秒必争,应该在医生到来之前抓紧时间。 立即用蒸馏水冲洗眼睛。 冲洗时必须用细流水,不要直接冲入眼球。

2.外伤急救

对于小伤口,可以用无菌镊子或无菌纱布清洁伤口,在伤口周围涂抹3.5%的碘酒,然后包扎。 如果流血较多,可以采用压迫止血的方法。 同时处理好伤口,涂抹止血消炎粉等药物,并包扎严实。

如遇较大外伤,动静脉出血,甚至骨折,应立即用急救绷带将伤口出血部位绑扎止血,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送诊所就诊。或立即去医院治疗。 但止血时间较长时,应注意每隔1~2小时适当放松一次,以免肢体缺血坏死。

3.中毒急救

对中毒者的急救主要是在将患者送往医院之前或医生到达之前尽快将患者移出有毒物质区域,并尽可能了解有毒物质,以协助医生处理清除中毒者体内的毒素。 如果中毒者停止呼吸或心跳,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直至医生到达或送往医院。

4.触电急救

当有人触电时,应立即切断电源或将触电者与电源断开。 若患者呼吸停止或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心脏按摩。 特别要注意的是,出现假死时,千万不要放弃抢救,尽快将人送往医院救治。

南京大学

1998 年 12 月 2 日

质量可靠
品质保障,精益求精
专业厂家
5000平方米的工业专用厂房
服务宗旨
用户为本,诚实取信
Copyright © 2021 上海默亚生生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沪ICP备2023018554号-2

城市分站: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