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公司始终坚持,品质至上,精益求精,用户至上,诚实取信,服务尽善尽美

串联质谱技术的基本情况.pdf

[ 时间:2024-06-04 阅读:3093次 ]

技术的基本情况1. 技术原理:(包括技术方法、所采用的仪器设备及技术的先进性、科 学性等)质谱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被测的化合物分子电离成不同质量电荷比 (m/z)的带电离子,按其质荷比的不同进行分离,从而对化合物的成分和结 构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并通过测定离子峰的强度计算出待测化合物的浓度。 串联质谱(MS/MS)是由 2 个质谱仪串联而成,一级质谱将化合物按不同质荷 比进行分离并对化合物进行能量修饰,二级质谱检测被测物质与惰性气体碰撞 后的碎片离子的子离子,由被测物质的质荷比及其碎片子离子的质荷比共同对 一个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串联质谱是一种特异性更高,更准确的物质定 性、定量分析技术。串联质谱用于新生儿代谢病的筛查的实际操作中通过利用 含有稳定同位素内标的溶液对滤纸干血片样本进行萃取,然后用串联质谱系统 进行检测。每个分析物的检测结果与它们对应的稳定同位素内标相关并与分析 物浓度成正比。串联质谱分析中数据的采集是通过中性粒子丢失、母离子扫描 和多反应监测三种模式来完成,获得的数据通过串联质谱系统中的软件处理完 成。应用液相串联质谱联用仪测定新生儿外周血液中 40 余种氨基酸、游离肉 碱和酰基肉碱,根据外周血液血液中氨基酸、游离肉碱和酰基肉碱浓度的变化 筛查出氨基酸代谢病、有机酸代谢病和脂肪酸代谢病共三大类 40 余种遗传性 代谢病,并对其中一部分疾病做出诊断和鉴别诊断。

仪器选用了国内目前在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和诊断中普遍采用的 AB SCIEX API 3200 型液相串联质谱联用仪,该款仪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超宽的 动态范围和极高的可靠性,完全适用于遗传代谢病的筛查与诊断。试剂采用广 州市丰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氨基酸、肉碱检测试剂,试剂盒采用了目前 国内外应用普遍的先进非衍生化测定技术,临床应用于新生儿外周血氨基酸和 肉碱的测定有较高的精密度和准确性,能极大限度的通过一次实验筛查出 40 余种遗传代谢病。2. 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包括该项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时间、范围、例 数及该项技术的相关综述、参考文献,最好能提供准入批件)目前欧、美、澳洲及中国台湾地区都已经普及串联质谱疾病筛查方案,此 方案可以更有效的一次性检测多达 40 余种遗传代谢性疾病,为针对性治疗提 供有效依据,开辟了新的代谢病预防领域。我们国家于 2002 年开始使用尝试 串联质谱进行代谢病的新生儿筛查和临床疑似遗传代谢病患者检测,使我国的 代谢病 的筛查 、诊 断及 治疗 技术有 了显著提 高 。1990 年美 国杜 克大 (DukeUniversity)Dr.Millington 提出利用串联质谱仪,执行新生儿遗传代谢 病筛查,2002 年底已有 24 个州开展 48 种新生儿疾病筛查,2008 年美国 98% 的出生婴儿进行 48 种新生儿先天性代谢缺陷病筛查。

另外欧洲一些国家和澳 大利亚等也都普遍将串联质谱应用于了新生儿的遗传代谢病筛查。上海交通大 学附属新华医院从 2002 年用自配的氨基酸肉碱衍生法测定试剂联合串联质谱 技术筛查了 20 万例新生儿,筛查出 74 例 14 个病种遗传代谢病,阳性率为 1/3640。2008 年浙江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引进了先进的串联质谱技术和进口 试剂,在对 2153 份临床样本的预实验中,共发现 4 例与代谢有关的疾病,验 证这项技术推广普及的价值。至 目前为止共筛查了近 60 万例新生儿,取得了 可观的社会效益。目前国内共有超过 50 余家的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和临床实 验室将该技术用于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包括浙江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一 些地区已实现了政府出资免费对新生儿进行筛查。串联质谱在国内用于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的部分数据和文献:2003 年廖相云等[1]阐述了串联质谱在氨基酸代谢病筛查和脂肪酸代谢病 筛查中的疾病种类及其重要性。2004 年顾学范等[2]在对 104 例遗传性代谢病高危儿童标本分析中,检出 阳性标本 10 例(9. 6%),其中酪氨酸血症 1 例,同型胱氨酸血症 1 例,高 鸟氨酸血症 1 例,甲基丙二酸血症 2 例,丙酸血症 1 例,3-羟基 3-甲基戊二 酸裂解酶缺乏症 1 例,中链酰基辅酶 A 脱氢酶缺乏症 2 例,酰基肉碱转移酶 Ⅱ缺乏症1 例。

表明串联质谱技术可检测 30 余种遗传性代谢病,包括氨基酸 代谢紊乱、有机酸代谢紊乱和脂肪酸代谢紊乱性疾病,对高危遗传性代谢病患 儿的筛查有重要价值。2005 年韩连书等[3]建立了可靠串联质谱技术检测干血滤纸片中氨基酸的 方法,用串联质谱仪检测血片中氨基酸谱 (苯丙氨酸、酪氨酸、亮氨酸、蛋氨 酸、瓜氨酸和缬氨酸)及其浓度。2008 年江剑辉等[4]在 748 例遗传代谢病高危儿童中检出氨基酸代谢病 (AAD)、有机酸代谢紊乱(OAD)和脂肪酸氧化缺陷病 (FAOD)29种共 95 例,检出 率 12.70%。2008 年韩连书等 [5]用串联质谱检测干血滤纸片中的氨基酸和酰基肉碱 谱,联合气相色谱-质谱技术检测尿液中有机酸谱,对遗传性代谢病进行筛查 和诊断,在 4981 例临床疑似遗传代谢病儿童中共诊断 319 例 (6.4%)24种遗传 代谢病,其中氨基酸代谢病 155 例 (48.6%);有机酸血症 150 例 (47.0%);脂 肪酸 β氧化代谢病 14 例 (4.4%)。2008 年谢利娟等[6]对 132 例非特异性临床表现的高危儿,在常规进行临 床生化检查的同时进行血串联质谱和尿气相质谱检测,132 例中诊断遗传性代 谢病 15 例 (11.5%)。

2009 年李启亮等[7]建立北京地区儿童全血 19 种氨基酸含量的正常参考 值范围,对建立串联质谱法检测儿童的各种氨基酸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对于临床 诊治和筛查氨基酸代谢异常性疾病提供了依据。同时李启亮等[8]建立了北京 地区新生儿全血 10 种氨基酸含量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对建立串联质谱法检测 新生儿的各种氨基酸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对于临床诊治和筛查氨基酸代谢异常 性疾病提供了依据。2010 年涂文军等[9]对 560 例临床疑似遗传代谢病新生儿的干血滤纸片进 行液相串联质谱分析,其中检测出患儿 48 例,阳性率 8.6%。,包括脂肪酸代 谢病 11 例 (22.9%);氨基酸代谢病 15 例 (31.3%);有机酸代谢病 22 例 (45.8%)。2010 年张轶雯等[10]建立了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清中 20 种游离氨基酸含量 的方法,为临床血清氨基酸检测提供可靠依据。2011 年韩鎏等[11]采用液相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清中极长链脂肪酸含量,该 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度和灵敏性,特异性强,稳定性好,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 的生化依据。2011 年蔡燕娜等[12]利用串联质谱法对干血滤纸片中的酰基肉碱进行快 速分析,可用于脂肪酸代谢障碍性疾病和有机酸血症诊断及治疗效果监测。

2012 年陶蓓蓓等[13]指出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采用同位素内标的 方法,进行全谱氨基酸检测,可精确测定人体内 42 种氨基酸含量,并诠释了 全谱氨基酸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2012 年郑重等[14]建立了新生儿血斑中未衍生化游离氨基酸的串联质谱 检测方法,定量分析 9 种氨基酸,分别为 Phe、Tyr、Pro、Val、Thr、Leu (XIe)、 Lys (Gln)、Met、Glu,并表明建立的方法适合于新生儿血斑样本的临床分析 及研究。2012 年彭丽君等[15]表明通过血浆酰基肉碱分析可检测出 20 多种先天性 遗传代谢病,阐述了引起血浆酰基肉碱异常的相关疾病及血浆酰基肉碱分析在 遗传代谢缺陷病筛查诊断中的应用。2012 年刘冬俊等[16]探讨了婴幼儿极长链酰基辅酶 A 脱氢酶缺陷症的临 床诊断和治疗方法,表明应用串联质谱技术检测血中酰基肉碱水平可对脂肪酸 代谢病高危新生儿进行筛查和确诊,治疗主要通过高糖饮食、辅以中链脂肪酸, 限制长链脂肪酸的摄入。2012 年杨楠等[17]分析了 2547 例疑似遗传性代谢病新生儿的血串联质谱 和尿气相色谱检测结果,并对其中确诊的 127 例新生儿的疾病谱及临床表现进 行分析。

在 2547 例新生儿中诊断氨基酸、有机酸和脂肪酸氧化代谢病 127 例 (5.0%)。2013 年林剑军[18]对遗传代谢性疾病如有机酸代谢病,氨基酸代谢病,脂 肪酸代谢病等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等进行了分析。2013 年王琳琳等[19]对 170 例死亡的 0~2 岁儿童采用串联质谱技术检测 其新生儿期采集的滤纸干血片中 11 种氨基酸代谢指标和 13 种脂肪酸指标水 平,其中有氨基酸代谢指标异常 5 例,脂肪酸代谢指标异常 7 例,有机酸代谢 障碍 4 例,共 16 例,占分析死亡入数的 9.4%,表明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是 造成儿童死亡的原因之一,串联质谱技术是早期评价先天性遗传代谢性产物异 常的有效方法。2015 年陈大宇等[20]对 800 例低出生体质量儿患儿干血滤纸片标本,使 用串联质谱仪器分析氨基酸及酰基肉碱水平,结果显示其中初筛结果异常患儿 167 例,初筛可疑阳性率 21%,其中氨基酸初筛异常56 例,占 33.5%;酰基 肉碱初筛异常89 例,占53.3%;氨基酸及酰基肉碱共同异常 22 例,占13.2%。 低出生体质量儿氨基酸谱和酰基肉碱谱异常比例较高,初筛结果可为低出生体 质量儿先天性代谢异常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更可靠的依据和线索。

综上所述,串联质谱遗传代谢病筛查在国内的发展处于稳步上升的过程试 剂,并具有稳定、可靠的科学数据支持。参考文献:[1]廖相云.串联质谱在新生儿筛查中应用进展[J].临床儿科杂 志,2003,(21):247-249.[2]顾学范,韩连书,高晓岚,等.串联质谱技 术在遗传代谢病高危儿童筛查中的初步应用(J].中华儿科杂志,2004,42(6): 401—404.[3]韩连书,高晓岚,叶军,等.串联质谱检测干血滤纸片氨基酸 方法的建立[J].检验医学,2005,20(3):220—223.[4]江剑辉,曹伟锋, 姜迪刚,等.748 例遗传性代谢病高危儿童串联质谱筛查研究[J].广东医学, 2008,29(3):357—359.[5]韩连书,叶军,丘文娟,等.串联质谱联合气相 色谱-质谱检测遗传性代谢病 [J]. 中华 医学杂志 ,2008 ,88 (30 ): 2122-2126.[6]谢利娟,朱建幸,朱晓东,等.经高危筛查发现的遗传性代谢病 15 例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8,10 (1):31-34.[7]李启亮,宋文琪, 徐樨巍,等.北京地区儿童全血 19 种氨基酸含量参考范围的调查研究[J]. 现 代检验医学杂志,2009,24(5):

质量可靠
品质保障,精益求精
专业厂家
5000平方米的工业专用厂房
服务宗旨
用户为本,诚实取信
Copyright © 2021 上海默亚生生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沪ICP备2023018554号-2

城市分站: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