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公司始终坚持,品质至上,精益求精,用户至上,诚实取信,服务尽善尽美
不确定潜能的克隆性造血CHIP或可治疗白血病
[ 时间:2024-05-26 阅读:3341次 ]
不确定潜能的克隆性造血CHIP或可治疗白血病
克隆性造血是一种常见的与衰老相关的生物学状态,潜质未定的克隆性造血(CHIP)患者的恶性肿瘤发生率为每年0.5%~1%。扩增压力增加导致内源性免疫紊乱,端粒缩短引起染色体不稳定,当正常造血不能维持,出现克隆性干细胞的扩增和新的突变、造血干细胞和衰老相关的改变,包括DNA损伤应答改变、转录程序改变和表观遗传学改变等,这些都是导致克隆进展的潜在因素。 急性髓性白血病(AML,Acute myeloid leukemia)是一种影响成年人和儿童的血液癌症,其需要多个遗传变异才能发生,随着机体年龄增长,很多人都会产生一些突变,这些突变会使得特定的血细胞比其它细胞增殖地更快,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细胞群体,这一过程是第一次“打击”,其称之为“具有不确定潜能的克隆性造血”(CHIP,clonal hematopoiesis of indeterminate potential),其不一定是有害的。如果第二次打击使这些细胞变得恶性,这基本上......阅读全文
北京基因组所等发现GATA蛋白诱导iPS重编程的新机制
GATA蛋白家族成员在谱系分化和转分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之前研究通过大规模筛选发现,细胞重编程中至关重要的干性因子OCT4能够被调控中内胚层(ME)发育和分化的因子(如GATA3,GATA6,PAX1)代替,但谱系分化特异性线索与多能性激活之间的联系以及GATA蛋白如何调整两者之间平衡,在诱
基于芯片的细胞迁移检测方法
近日,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暨博奥生物有限公司对外宣布由中心主任程京教授领导的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与清华大学医学院医学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心研究团队在细胞芯片实验室研究中获得重要进展,其研究成果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生物芯片的顶尖杂志《芯片上的实验室》(Lab on a chip)6月刊上。
基于光纤嵌入式微流控芯片的制作过程的研究
微流控芯片(Microfluidic Chip)由于它在生物、化学、医学等领域的巨大潜力,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生物、化学、医学、流体、电子、材料、机械等学科交叉的崭新研究领域。这种方式可以很好地取代传统生化实验室中的一整套流程,提高了效率的同时避免了人为操作的影响,因此又被称为片上实验室(Lab on
NIH-340万美元资助癌症基因组图谱研究计划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于当地时间7月2日宣布,决定对八个单位(或个人)进行为期两年、总值340万美元的资助,以支持癌症基因组图谱研究计划(Cancer Genome Atlas pilot program)。癌症基因组图谱计划是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和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的合作项目,于2005年晚期,
免疫沉淀法的基本原理
1. 用抗体或表位标记物捕获细胞核内或细胞质中内源性的RNA结合蛋白。2. 防止非特异性的RNA的结合。3. 免疫沉淀把RNA结合蛋白及其结合的RNA一起分离出来。4.结合的RNA序列通过microarray(RIP-Chip),定量RT-PCR或高通量测序(RIP-Seq)方法来鉴定。
显微镜下确定MEMS传感器的失败的释放工艺
失败的释放工艺所谓释放工艺,通常是为了形成MEMS器件中可动的机械部分,通过对连接机械部分到基底的材料进行不完全刻蚀来实现。当释放失败时,重要的是找到大部分释放结构释放成功而锚点没有释放好的区域。常见的检查方法/设备:单芯片器件层或结构测试(破坏性测试)(Break-off device layer
免疫沉淀法的基本原理
RIP 实验基本原理:1. 用抗体或表位标记物捕获细胞核内或细胞质中内源性的RNA结合蛋白。2. 防止非特异性的RNA的结合。3. 免疫沉淀把RNA结合蛋白及其结合的RNA一起分离出来。4.结合的RNA序列通过microarray(RIP-Chip),定量RT-PCR或高通量测序(RIP-Seq)方
第八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微全分析专场
2013年5月16日-19日,由中国化学会主办、厦门大学承办、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协办的为期四天的第八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第三届全国微纳尺度生物分离分析学术会议暨第五届国际微化学与微系统学术会议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厦门隆重召开。以下是微全分析专场报告。上海交通大学
使用快速太赫兹量子阱光电探测器的太赫兹光检测(三)
DiscussionIn this work we demonstrate that the fast terahertz QWP detector is capable of responding 6.2 GHz modulated terahertz light. We should
Agilent参加第24届国际微尺度生物分离分析大会
安捷伦科技参加第24 届国际微尺度生物分离分析大会并举办“安捷伦之夜”晚宴2009年10月18日-22日,第24 届国际微尺度生物分离分析大会(The 24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icroscale Bioseparations, 24th MSB)
微流控芯片的前景
目前媒体普遍认为的 生物芯片(micro-arrays),如, 基因芯片、 蛋白质芯片等只是微流量为零的点阵列型杂交芯片,功能非常有限,属于 微流控芯片(micro-chip)的特殊类型,微流控芯片具有更广泛的类型、功能与用途,可以开发出 生物计算机、基因与 蛋白质测序、质谱和色谱等分析系统,成
万万想不到-新芯片实验室设备用这项技术探测疾病发展
据外媒报道,癌症和其他疾病在体内扩散的一个生理后果是,周围细胞的结构会变硬。针对这种情况,来自普渡大学的科学家们现在开发出了一种新的方法,通过声波探测这些变化进而为该类型疾病发展的追踪提供一种潜在的新工具。围绕细胞的细胞外基质的硬度可能会因有毒物质、药物和疾病而发生改变,科学家希望通过追踪这
安捷伦参与研究分析诱导成体细胞为胚胎干细胞的机制
免疫共沉淀芯片和基因表达谱芯片用于研究Yamanaka因子如何启动细胞多能干性 2009年3月9日,中国上海—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NYSE: A)近日宣布与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和同济大学的研究团队合作发现诱导成熟细胞成为具备“多能干性”的胚胎干样细胞过程中的新机制。
植生生态所揭示植物再生过程中的表观信息重编程机制
8月,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黄海课题组在PLoS Genetics杂志发表了题为Reprogramming of H3K27me3 Is Critical for Acquisition of Pluripotency from Cultured Arabidopsis
中国医学科学院PNAS肿瘤研究新成果
近日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和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揭示了神经胶质瘤(Gliomas)的病因分子机制,证实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 通过调控致癌microRNA-23a的表达促进了神经胶质瘤形成。相关论文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的彭小忠(
中国科大等成功研制具有纳升级精度的手持式数字移液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微纳米工程研究室副教授李保庆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教授潘挺睿合作,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具有纳升级精度的液体移取技术。该技术结合普通移液器技术与微流控打印技术,利用微流控芯片可控产生纳升体积的液滴,以单个液滴为最小单元,实现了纳升级精度液体的吸取与分配。该成果以High-
基因芯片实验原理与方法(一)
一、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学会cDNA芯片的使用方法。了解各种基因芯片的基本原理和优缺点。基因芯片这一技术方法在1991年的Science杂志上被首次提出,其高通量、并行检测的特点适应了分析人类基因组计划所提供的海量的基因序列信息的需要,可以说,人类基因组计划是基因芯片技术发展的原因,而对深人研究基因突
生物信息学技术:基因芯片实验原理与方法
本实验的目的是学会cDNA芯片的使用方法。了解各种基因芯片的基本原理和优缺点。基因芯片这一技术方法在1991年的Science杂志上被提出,其高通量、并行检测的特点适应了分析人类基因组计划所提供的海量的基因序列信息的需要,可以说,人类基因组计划是基因芯片技术发展的原因,而对深人研究基因突变和基因表达
Cell-Research:周政课题组在组蛋白变体识别方面取得进展
2014年3月11日,《Cell Research》杂志在线发表了周政研究组与朱冰研究组的合作研究成果“Anp32e, a higher eukaryotic histone chaperone directs preferential recognition for
组织芯片的特点和应用
组织芯片(tissue chip),也称组织微阵列(tissue microarrays),是生物芯片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将许多不同个体组织标本以规则阵列方式排布于同一载体(使用载玻片最多)上,进行同一指标的原位组织学研究。该技术自1998年问世以来,以其大规模、高通量、标准化等优点得到大范围的推
生物医学玻璃的激光微加工—芯片实验室
相信大家在部分科幻电影或动漫中,常常能看到可以植入人体的芯片,用来监控身体各个参数、增强人体机能和神经反应。芯片一旦植入,普通人就变身成为神秘特工或未来战士。1.png而现实中随着马斯克的脑机接口正在一步步迈向临床,AlphGo把人类棋手完虐等以前只能在科幻电影中见到的“未来科技
生物医学玻璃的激光微加工芯片实验室
相信大家在部分科幻电影或动漫中,常常能看到可以植入人体的芯片,用来监控身体各个参数、增强人体机能和神经反应。芯片一旦植入,普通人就变身成为神秘特工或终极战士。而现实中随着马斯克的脑机接口正在一步步迈向临床,AlphGo把人类棋手完虐等以前只能在科幻电影中见到的“未来科技”,逐步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
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研究蛋白质与DNA相互作用的主要方法一、引言在许多的细胞生命活动中,例如DNA复制、mRNA转录与修饰以及病毒的感染等都涉及到DNA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的问题.重组DNA技术的发展,人们已分离到了许多重要的基因.现在的关键问题是需要揭示环境因子及发育信号究竟是如何控制基因的转录活性.为此需要:a、
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研究蛋白质与DNA相互作用的主要方法一、引言在许多的细胞生命活动中,例如DNA复制、mRNA转录与修饰以及病毒的感染等都涉及到DNA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的问题。重组DNA技术的发展,人们已分离到了许多重要的基因。现在的关键问题是需要揭示环境因子及发育信号究竟是如何控制基因的转录活性。为此需要:a、
三重串联四极杆液质联用系统技术参数
三重串联四极杆液质联用系统技术参数fg水平灵敏度;极佳的重现性和稳定性;6*10^6的动态范围;高通量MRM 分析(一次进样>10,000组);DMRM免时间窗口分析;快速正负切换(最快达30 ms);支持 Agilent 专利Jet Stream 技术及HP
组织芯片的概念和应用
组织芯片(tissue chip),也称组织微阵列(tissue microarrays),是生物芯片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将许多不同个体组织标本以规则阵列方式排布于同一载体(使用载玻片最多)上,进行同一指标的原位组织学研究。该技术自1998年问世以来,以其大规模、高通量、标准化等优点得到大范围的推
组织芯片的定义和技术特点
组织芯片(tissue chip),也称组织微阵列(tissue microarrays),是生物芯片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将许多不同个体组织标本以规则阵列方式排布于同一载体(使用载玻片最多)上,进行同一指标的原位组织学研究。该技术自1998年问世以来,以其大规模、高通量、标准化等优点得到大范围的推
组织芯片
组织芯片(tissue chip),也称组织微阵列(tissue microarrays),是生物芯片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将许多不同个体组织标本以规则阵列方式排布于同一载体(使用载玻片最多)上,进行同一指标的原位组织学研究。该技术自1998年问世以来,以其大规模、高通量、标准化等优点得到大范围
最热门分子生物学营养研究新闻一览
一直以来,科学家们都对人体营养相关的研究设计,以及其中膳食数据的可靠性感到质疑。近期来自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昆士兰大学医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提出以记忆为基础的膳食评估方法 (M-BM)也许存在诸多问题,因为这一评估方法依赖于人们能否准确回忆起他们的营养摄入习惯。文章作者指出,这些方法
CRISPR新设备可几分钟检出基因突变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克莱蒙特学院凯克研究所的合作团队将基因编辑技术与纳米电子学相结合,创造出一种可在几分钟内检测出特定基因突变的新型手持设备。研究人员称,这种称之为“CRISPR-Chip”的设备方便快捷,可用于快速诊断遗传疾病或评估基因编辑技术的准确性。近些年兴起的CRISPR-Cas